【编者按】
蒋华,北京江苏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奇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日前,他参加北京市异地商会第六联合党委组织的“建功新时代 担当铸荣光”的主题演讲,以下是他演讲实录。
观察蒋华的营销故事,我们发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营销哲学的映射,以“新商业文明”为营销哲学,构建“向善而行”的营销逻辑。解决营销“为什么做”(价值观与目标)并回答“怎么做”(策略与方法)。
价值观与目标奠定“向善”的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营销哲学,强调集体主义导向,注重社会责任、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这一导向促使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不仅仅关注自身利益,还要考虑对社会整体的贡献。
故事中,我们还窥见奇树营销以人为本的科技伦理,在数字化营销中强调平衡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关注消费者体验。这体现了对消费者权益的尊重和保护,是一种“善”的表现。
企业在营销过程中遵循这样的伦理原则,就不会为了追求技术效果而损害消费者利益,确保营销活动在符合道德伦理的轨道上运行。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仁、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北京奇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江苏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蒋华。今天,我怀着感恩与激动的心情,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和奇树文化七年来的成长故事。这段旅程,有汗水,有泪水,更有无数值得铭记的瞬间。它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史,更是展现初心、使命与担当的故事。
初心:从法律人到创业者
我的故事始于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一名法律系的学生,我曾以为自己的未来会与法庭、法典紧密相连。然而,命运总有出其不意的安排。毕业后,我涉足商海,机缘巧合下接触到传媒这个行业,逐渐发现中国品牌在全球化竞争中的困境——它们拥有优质的产品,却缺乏讲好故事的能力。这种“文化自信”的缺失,促使我萌生了一个念头:能否通过数字营销的力量,帮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2018年,我毅然创立了北京奇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当时,很多人问我:“你一个学法律的,为什么要做营销?”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热爱,因为责任。”这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行动。我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帮助中国品牌讲好故事、传递价值。
成长:在挑战中践行责任与担当
创业之路并非坦途。最初的奇树文化,从一间简陋的办公室、三个人开始,接手的项目也多是区域性的小品牌。学习法律养成专业和严谨的习惯让我给团队的要求只有一个:专业立身、卓越执行!不管一个案子有多小,不管这个客户的要求有多严格,都要通过调研、数据和营销闭环反复打磨。回报就是:现在一年给我们贡献几千万流水的客户,就是当时我们从一个15万的小案子做起来的,一步步,一年年,用我们的热爱和责任争取到了客户绝对的信任!
能抚慰创业路上的艰辛莫过于初心的实现。七年来,我们服务了数百家本土企业,其中不乏从区域走向全国的优秀品牌。我们深知,在全球化竞争中,民族品牌的崛起需要文化自信的支撑。有一个案例,来自于一家濒临没落的老字号。他们找到我们时,品牌几乎被年轻人遗忘。团队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国潮”的概念,将非遗技艺与现代审美结合。从策划到执行,我们熬了无数个通宵,最终交出了一份全网传播声量3亿+、年销售额增长300%的成绩单。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爱国,就是用创意赋能中国文化,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让世界看到中国品牌的魅力。
如果说这些年唯一没有变的是什么,那就是不断地变化、进步,在变革中破局!我给自己立的座右铭就是“终身学习”。创业的这些年,每月坚持阅读最少一本书籍,学习一个新知识技能点;公司每周五下午雷打不动的培训和分享会,让每一位奇树的小伙伴都能在工作中学习和成长。也正是如此,2020年短视频兴起,我们敏锐地察觉到传统广告的局限性,率先将“短剧营销”引入品牌传播。通过沉浸式内容打破传统广告边界,于无形中将客户的品牌价值和企业文化传递到每一位消费者的心里。2024年,AI技术日趋成熟,在今年刚收官的春糖战役中,我们完全用AI生成的预热视频在创意和品质上都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打造了白酒行业第一支AI广告视频的里程碑。2025年,我们开启“北京-上海双中心”模式,布局深圳、香港等城市,更是为了贴近市场前沿。进步,就是永远保持“归零心态”,敢于拥抱变化。
在公司的管理上,我始终秉承“开放、尊重和放权”,因为这个行业最稀缺和珍贵的资源就是人才!奇树文化的团队来自全球20多个城市,多元背景带来了更广阔的视角。我尊重每一位小伙伴的声音,鼓励每一位小伙伴贡献想法,给大家试错和尝试新形式的机会,推行“扁平化+项目制”管理模式,并通过“创新提案大赛”让好点子落地。奇树历年获得的50+行业奖项,无一不是来自于每一位奇树小伙伴的奇思妙想和优秀的团队协作执行。尤其是奇树斩获的二个金奖案例均来自于我们90后策划的贡献。这件事让我深刻意识到:不是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而是通过制度设计,让每个个体都能释放潜能。我一直认为,当我的团队对我依赖越来越少,需要我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时,就是我管理上的成功!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坚持以“数据是策略的灯塔”为客户提供精准营销方案。某国际快消品牌通过我们的数据模型,投放效率提升了47%。我要求每一份提案必须有数据支撑,每一次复盘必须直面问题。同时,作为中国广告协会会员,我们坚决抵制流量造假,因为敬畏真理,才能走得更远。
未来:永不止步
未来,我们将继续做三件事:
1. 助力中国品牌:通过数字营销,让更多民族品牌走向世界。
2. 推动行业进步:发起“数字营销公益讲堂”,无偿分享经验,促进行业共赢。
3. 回馈社会:用企业的力量,为社会创造更多正向价值。
朋友们,七年风雨,初心未改。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和奇树文化将继续砥砺前行。这条路一定漫长和坎坷,但我坚信:只要心怀热爱,脚踏实地,我们一定能为中国品牌的崛起、为数字经济的繁荣、为社会的正向改变,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点评:(梁天虹,原记者节目主持人,天虹国际教育成长导师)
定力与锐气的交响
蒋华像极了《人类简史》里的“知识捕手”:
他把法律人的逻辑骨架,企业家的冒险基因,文化使者的叙事魔力,折叠进同一个认知工具箱。这种“认知折叠力”,是当下数字原住民最该修炼的“元技能”,我们来看看这位创业者,是如何在历史的褶皱中,寻找着青春的算法!
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定力,蒋华演示了如何将商业逻辑折叠成文化符号,发挥“从战略到落地”的商业穿透力!
第一步:“国潮焕新”做成了超级定位!
老字号3亿传播量不是运气,他用非遗技艺当钩子,Z世代审美当饵料,在抖音快手这套“流量鱼塘”精准垂钓。就这样把“老字号”从记忆废墟里,一把拽进Z世代的社交货币体系。最狠的是他敢把AI生成视频当鱼竿——春糖战役用AI破局,这是用技术杠杆撬开白酒行业保守的大门,直接抢占了“行业首个”的用户心智高地。
第二步:“最小盈利单元复制”!
那个从15万小单做到年贡献3000万的案例,就是个可复制的滚雪球盈利模型。蒋华先用法律人的死磕精神,把服务颗粒度磨到纳米级,再用“数据灯塔”导航,让客户从试水变成深度捆绑。每周五雷打不动的“知识加油站”——更是把员工都变成,自带作战地图的“营销特种兵”。
第三步:用“人才雨林”浇灌行业壁垒
蒋华推行的“扁平化+项目制”公司管理模式,本质是在科层制沙漠里培育雨林生态。就像亚马逊丛林不需要园丁,只需要阳光和雨水——当管理者把“审批权”换成“意义感”,把“KPI”换成“好奇心燃料”,那些90后策划师自然会长成参天乔木。这种“去中心化的中心化”,暗合诺奖得主埃莉诺的“自主治理理论”:最好的秩序往往诞生于自由人的自愿联合。
“撕裂中看见共识,在定力中孕育锐气”,当他说“让每个数据成为文化自信的注脚”时,我深感唯有让青年在“科技高原”与“人文深谷”间自由穿行,方能真正实现“红船精神”的当代转化。
(本文转自北京市异地商会第六联合党委,题目有改动,“编者按”为秘书处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