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沸珠,沁人心脾。
8月8日上午,北京江苏企业商会会长杨卫东率队赴北京沛县企业商会开展专题走访调研,聚焦资源联动与产业协同,共探在京苏商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围绕“建生态、重价值、谋发展”主题,与北京沛县企业商会会长李立成深入交流,厚实资源共享、产业协同、会员服务升级等议题,探索构建更具活力的在京苏商生态圈,助力苏商企业高质量发展。
杨卫东指出,AI时代是一场由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生存底层逻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传统企业的边界,重构了产业生态。商会企业已从过去的“规模增长”,到“场景增长”,再到今天的“生态增长”。商会企业要研究新质生产力范式,着力数智技术的应用,以穿越经济周期。通过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实现价值创造与生态重构,突破增长天花板,重构生态产业链,锻造商会生态的“飞轮效应”。
商会执行会长吴海滨,秘书长李向阳,常副书记兼副秘书长袁清陪同调研。
“知所从来”方能保持定力;“识其所在”才能保持清醒;“明其将往”才能坚定信念。座谈会前,兼任北京江苏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的李立成表示,企业经营需要“价值新知”。“价值新知”乃经营企业的灵魂和精神,它是由价值元素组成的有机体系,包括价值尺度、价值评价、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目标和价值实现等。近几年来,北京沛县企业商会要求会员企业围绕职业操守、精神追求、社会责任,强化商会党建会建互促共赢。
座谈会上,北京沛县企业商会代表提出,商会中小微企业在信息共享机制、融资渠道拓展、京津冀市场准入、技术人才招聘等方面存在困难,希望省商会能搭建“江苏在京商会生态圈”“金融对接平台”和“人才共享网络”。
商会7月召开的五届一次常务理事会上,杨卫东强调商会要搭建江苏在京商会的“政策(信息)直通车”,做企业的“娘家人”“护航者”。通过“先建平台,后续走访”,有的放矢,因地制宜为会员企业和江苏在京商会服务。俯下身子才能干出样子。这次会长亲临调研,就是进一步落实五届一次常务理事会精神,推动形成“省商会与市(县)商会,强领域补弱领域”的联动格局。
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到“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再到到“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崇尚实践、重视实践的精神品格,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辩证方法,滋养着京华苏商。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座谈会上吴海滨说,会员企业的“价值感”,来自于商会提供的精准服务,江苏在京商会可着力“信息聚合,项目整合,资金融合”。数智化已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商会企业无一不受到数智化的深刻影响。李向阳认为,构建“江苏在京商会生态圈”其时已至,其能已聚。围绕“建生态、重价值、谋发展”主题,他提出构建商会联席会议机制、共享商会数据库、联合举办产业对接会的具体路径。袁清在发言中说,铢积寸累,好整以暇。生态视阈下的“场景革命”,“破”市场边界 ,“立”增量空间。“场景革命”结合“软营销”,实现从“技术驱动的单向效率提升”到“以人性为中心的价值共生”。
懦夫从未出发,弱者中途退出,强者永不放弃。中低速增长下,商会企业需恪守“永不放弃”这一精神。强者的“永不放弃”——尼采的“权力意志”。即使面对重复的困境,强者选择以积极态度永恒践行。
杨卫东在总结这次调研时强调,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富而思善。李立成作为沛县企业会长,兑现了对会员的承诺,作为乡贤承接了对家乡父老的责任。他指出,‘生态增长’的核心是从‘竞争逻辑’转向‘共生逻辑’。商会企业需从‘抢蛋糕’转向‘做蛋糕’,通过联合打造区域品牌、共建地区标准,实现整体溢价。他要求商会要花大精力,通过“平台化”“精细化”,将江苏在京商会“联”在一起,振衣濯足,虚心纳谏。商会将建立‘会员需求响应机制’,对融资、法律、政策等诉求实行‘一周内对接、一月内反馈’。商会通过机制、方法和精神,要“主动作为”“厚积在兹”,切实为会员企业输出价值。未来,“在京苏商生态圈”将通过资源联动与价值共创,助力苏商企业穿越经济周期,实现高质量发展。
商会常务副会长徐杨,副秘书长姚坤、邢佳鹏也一同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