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商会调研组一行走访调研会员企业法施达集团。商会党总支常务副书记袁清带去党总支书记范玉荣、会长杨卫东对企业的关心与支持,就“绿智韧生产力范式”下锚固行业发展、集团创造新品类的战略与实践、持续深耕赛道优势市场、多元渠道拓展的营销转型以及未来企业发展建议与展望,与创始人、董事长刘平原深入交流。常务副会长许世明、闵国平应邀出席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法施达集团经理沈永,理事谈国民、徐金芳,副秘书长姚坤、邢佳鹏,外联部副部长靳影参加调研。
袁清表示,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的“康波周期”理论,由技术革命驱动,深刻影响资源价格、产业结构和资产配置。从工业革命至今,人类已历经五轮康波并引发生产力范式变化。第六次生产力范式——“新质生产力范式”呼之欲出。“新质生产力范式”既不是单纯的绿色生产力范式,也不是单纯的数智生产力范式或者单纯的韧性生产力范式,而是绿色生产力范式、数智生产力范式、韧性生产力范式的综合,即“绿智韧综合生产力范式”。法施达集团顺应这一新质生产力范式,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工信部“专精特新”企业,在锚固件领域的品类创新展现了卓越的战略眼光,着力产品全过程、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生产服务性收入”增长,成为了锚固件行业的“头部企业”。
刘平原介绍,当传统锚固件市场陷入同质化竞争时,法施达通过深度研发创造了“智能锚固”这一全新品类,将传统锚固件与传感器、物联网技术相结合,使锚固件不再是简单的机械部件,而是成为能够实时监测受力状态、预测风险的智能化产品。“智能锚固”正是“绿智韧综合生产力范式”的企业实践。刘平原曾表示:“企业做强时,才能服务全球”。在这种理念驱动下,集团持续投入研发,甚至将智能化锚固技术推向欧洲市场,获得国际同行认可。近年来,法施达累计获得逾百项发明等各类知识产权,建设的天津生产基地保障产品全过程的品质管控和可追溯性。
调研组通过座谈交流,发现法施达品类创造战略在三个方面卓有成效。一、技术创新;公司开发的“原位更换锚固技术”解决了行业长期存在的痛点。与传统方法相比,此项技术不需要重新打孔,可将高铁锚固件维修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4小时,大幅降低了基础设施的维护成本和时间成本。这项技术突破不仅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更在实际应用中证明了其卓越价值,目前已应用于国内70%的高铁项目和50%的城市地铁项目。二、材料创新:法施达研发的锚固产品具有卓越性能,能够耐受极端环境条件。其产品是世界唯一通过抗震烈度9度及以上地震区测试的锚固件,具有抗疲劳、耐高温、防腐蚀特性,特殊的抗核辐射功能使其可在核辐射环境下正常工作。这些特性使法施达产品广泛应用于核电、水利、高铁等重点工程领域。三、标准制定:作为行业技术领导者,法施达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牵头编制了《混凝土用锚固装置安装质量数字化检验及验收规范》,推动了行业向数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通过参与制定26项国家标准化要求及行业规范,法施达不仅巩固了技术优势,还构建了难以逾越的行业壁垒。
调研组认为,如果上述是法施达的战略精进,那么法施达从单一渠道到多元网络的培育,则是市场的成功。法施达最初主要服务于传统基建领域,通过持续的战略调整,已构建了多元化的渠道网络:工程渠道,公司继续深耕高铁、地铁、桥梁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与政府部门、大型央企建立直接合作关系;分销网络建设:通过与各地运营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法施达加强分销网络建设;国际渠道拓展: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项目。目前,法施达正向中国企业承建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中老(挝)铁路供应锚固连接产品,并计划进一步扩展至东南亚、中东等市场。
新兴市场开拓法施达一着不让,他们敏锐地捕捉到新兴领域的需求变化,快速切入高增长市场:新能源市场,公司成功切入风电、光伏、核电等新能源领域。法施达作为核电行业锚固连接产品的合格供应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核电建设。探索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中的锚固件应用场景。随着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主流,循环经济项目对高性能锚固件的需求正在增长。
许世明就建筑市场的锚固应用做了详尽的分析。他称,产品为王,质量至上,匠心制造,法施达以硬核产品赢得市场。“智能锚固”则是“云大物移智”下的企业追求,并表示将考虑合作意向。闵国平对法施达科技兴企表示了浓厚的兴趣,科技发展让企业产生“倍增效益”并拉开与同行竞争。
调研组在走访调研法施达集团之前,确定了“从‘泛泛了解’到‘深度洞察’,从‘普遍服务’到‘精准赋能’”的“管家服务”细则。“管家服务”细则,明晰走访会员企业,商会需要用“脑力、心力、脚力”三大力量,解决会员企业的“大问题、真问题、新问题”三类关键问题,并通过“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三种路径实现服务升级。
“走出去”要求主动突破办公室界限,通过战略性思考和全局性规划(脑力),破解影响会员企业发展的系统性、结构性难题(大问题);“走进去”是商会服务工作的深度挖掘,要求带着真诚和温度(心力),深入会员企业内部,洞察并解决那些企业日常运营中面临的具体、真实的痛点和难点(真问题);“走上去”是以能力驱动未来布局,通过持续学习和创新突破(脚力),为会员企业应对那些关乎长远发展的前瞻性、挑战性问题(新问题)。
这次走访,调研组现场总结的法施达“创新驱动价值工程”,或是“脑力、心力、脚力”的体现。调研组以为,法施达坚持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高端产品开发。集团专注于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锚固产品,如智能锚固系统、抗震锚固件等;解决方案提供:法施达从产品供应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为客户提供包括设计、产品、安装指导、监测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客户粘性,还提高了整体收入水平;标准化推进:公司积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通过标准化降低生产成本和复杂度。标准化还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提高行业门槛。
对于法施达集团的未来发展,调研组建议,产品与技术迭代:法施达应持续投入研发,不断迭代其产品和技术。当前锚固件技术正朝着高强度、轻量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公司可以进一步探索新型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在锚固件中的应用。同时,智能锚固系统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可以通过集成更多传感器和通信功能,实现更精准的受力监测和预测性维护。
市场拓展与深化:法施达需要继续深化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厂商联销体策略”。进一步降低对传统建筑市场的依赖。一方面,公司应更加聚焦新能源市场,特别是风电和光伏领域。全球碳中和趋势下,这些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公司应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国家基础设施落后,新建项目需求大,为法施达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此外,基础设施维护市场也是一个重要方向,中国大量已建成基础设施进入维护期,对高性能锚固件需求将持续增长。
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法施达应加速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一方面,在生产制造环节,公司可以建设更多数字化工厂,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这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还降低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在产品和服务环节,公司可以进一步发展智能锚固系统,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客户提供更智能化的锚固解决方案。数字化转型还包括营销和渠道的数字化,通过线上平台、社交媒体等数字化渠道触达更多客户。
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法施达应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理念。公司可以开发更多环保型锚固产品,采用无氰电镀等环保工艺。同时,公司可以探索锚固件的回收和再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不仅符合全球趋势,也能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特别是在环保要求严格的欧洲市场。
人才培养与组织创新:技术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法施达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特别是高端技术人才和国际化人才。公司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公司应进行组织创新,建立更加灵活、创新的组织架构,激发员工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对于技术人才,可以设计更具激励性的薪酬体系和职业发展通道。
展望未来,中国锚固件行业前景广阔。到2030年,中国紧固件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8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4.1%。高端紧固件市场增速将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智能制造、装配式建筑等领域对高性能紧固件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调研组深信:法施达作为技术领先的锚固件企业,有望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更大市场份额。(京苏君)